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維甘古城觀後心得

看了這篇文章后,我覺得維甘這個城市實在是太美好了。用就地取材的貝殼來做窗戶,實在是很有創意,而且不失浪漫。聖保羅大教堂的外形也很有威嚴,可以防風防雨防地震;交通工具也很奇特,由於汽車不能駛進維甘,所以馬車和tricycle已經成為很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費用很大眾化。Jeepney這個交通工具對我來說是個很酷的交通工具。車主可以隨意的把jeepney裝飾成不同主題來代表他們的個性,車牌也可以隨意的掛,甚至可以掛lamborghini。以前都不知道維甘是這麼愜意的城市,真想去見識見識!

100701013  應數一  王嘉盈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美麗的海岸—維甘古城

地理位置:





維甘古城(Vigan)位於菲律賓北部,近拉瓦格(Laoag,又譯佬沃)
維甘是位於呂宋島北部的伊洛克斯地區(ILOCOS)的首府。伊洛克斯地區長長的,一個個的沿海城鎮被國際高速連在一起。這裏一點也不發達,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靠捕魚吃飯的。沿海安靜美麗,卻沒有開發,僅有稀稀落落的幾家度假山莊散落在海邊。










名稱由來
維甘(Vigan)這個名稱,是來自於到此開墾的福建人所取名,她的英文名「Vigan」聽來就像閩南語中的「美岸」,這正呈現此處的特色-美麗的海岸。




歷史
菲律賓:
早在唐朝,中國人就到菲律賓進行貿易,史籍中提到的呂宋、蘇祿、麻逸和古麻剌朗等國,就是今日的菲律賓地區。

1521年,麥哲倫於進行首次地球環航時,到達此地。
1565年,開始受到西班牙統治,菲律賓這個名字,就是從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898,爆發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
1935324,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大日本帝國所據
1942-1945大日本帝國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674,獲得完全獨立,建立菲律賓共和國(第三共和)。
1965年,開始由菲律賓最知名的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統治。


文化特色

貝殼窗:

維甘世遺古城保留了逾6001819世紀建築,最主要範圍在Calle Crisologo大街(西班牙文Calle即大街的意思)。街道上的建築經過數百年歷史洗禮,變得非常殘舊,有些建築甚至外牆已全部剝落,但無損其風韻,而且更覺真實。跟東南亞其他受過歐洲國家殖民的城市有點不同,細心留意,維甘傳統建築物的窗子都融入了傳統建築色彩——巨型窗以木條製成一個個小格的窗框,每格都鑲上貝殼片。貝殼片都是由附近的海岸就地取材,當地人貪其可以透光,鑲在窗框最適合不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抗震巴洛克式教堂:

聖保羅大教堂
菲律賓的巴羅克式教堂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這些教堂基本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建立的。教堂的大體風格順延了巴羅克建築風格,使用大量鍍金圖案,裝飾奢侈的牆面以及刻面精美的柱子等。教堂建築以西班牙教堂為樣板,但也考慮到當地多颱風、多地震的氣候和地質因素而設計為長方形,無側廊和交叉部,適量降低建築高度,形成了菲律賓樣式的基督教堂。同時還受到中國宗教建築的影響,教堂正面結構講究。一般的教堂與鐘塔分離,鐘塔又起防禦和避難作用。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iMoeRaaVCUe4H1NcS5M-/article?
mid=5884&prev=6085&next=5766&l=f&fid=21



交通工具
Kalesa馬車



是西班牙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交通工具,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在市內約有200多輛。Kalesa像計程車一樣,較tricycle(三輪計程摩托車)貴,可按每程收費,價錢由10披索起(約1.7港元),如遊客包車一小時則約125披索(約21港元)起。由於價錢相當大眾化,城裏的人亦不時以馬車代步。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iMoeRaaVCUe4H1NcS5M-/article?mid=5884&prev=6085&next=5766&l=f&fid=21

tricycle:三輪計程摩托車





這種交通工具在東南亞其實都常見,搭乘費用也相當便宜(大約五元peso不到)






圖片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jw!iMoeRaaVCUe4H1NcS5M-/article?mid=5884&prev=6085&next=5766&l=f&fid=21

Jeepney:巴士
Jeepney,華人不愛坐,但卻是菲律賓居民不可或缺的日常交通工具。行駛距離多為短程,基本上很像是香港的小巴文化。也就是像是公車一樣,有專屬路線,卻沒有固定上下車的站牌。
至於為什麼名稱和吉普車(Jeep)如此神似呢?因為 Jeepney 就是從吉普車改裝而成,當年美國大兵在這的交通工具,如今演變成為這種可以搭載大約二十名乘客的交通工具。菲律賓有許多「手工打造」的汽車,而這些車子也會由車主裝飾成不同主題,當然也代表了車主的個性。當然,車牌隨你高興掛 BMW,甚或是藍寶基尼(Lamborghini),都可自由選擇。
圖片來源http://abeautifulmind.blogsome.com/2007/08/09/vigan-the-forgotten-city/



總論


雖然貴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維甘不算是菲律賓最熱門的旅遊地,專程而來的海外遊客相對比較少,卻也讓人感覺更愜意。在大街上蹓躂,不會看見汽車,因這裏的一板一石均是古董,已嚴禁汽車駛入。遊客除了靠雙腳,也可以選擇乘坐由昔日沿用至今的交通工具─ 馬車、jeepney tricycle遊覽。在街上可以不時聽到響亮的馬蹄鐵口的噠聲,由遠而近,與載著乘客的馬車擦身而過,在這充滿古意的地方感覺很匹配。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馬六甲王國歷史觀後感

其實馬六甲王國歷史,我已經在國中一年級的時候就認識了。因為我是馬來西亞人,所以念這個是必備的,只是用的語文是馬來文。所以我還算很熟悉馬六甲王國歷史。
馬六甲王國最繁榮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優越,國家管理方式得當,人民對統治者的衷心耿耿。馬六甲從很早開始就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封建國家。我們可以從文章裏面看到一個早期的文明社會。馬六甲的經濟來源就是由歐洲國家和中國來的商人們的交易,因此國家與國家之間產生了密切的關係,因此變得繁榮。馬六甲海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沒有它,馬六甲王國就不會存在,然後就沒有現在的馬來西亞。

100701013  應數一  王嘉盈

馬六甲王國觀後心得

    覺得馬六甲王國成立的過程,與其說是史事還比較像是神話。首先,因為看到鼠鹿的行為感到深刻然後想在這邊立下一個帝國,到底是怎樣的意志在推動自己向前實踐這些目標呢?覺得還不可思議的,光是因為一個景象而這樣的被觸動。
    馬六甲因為地緣的關係先先後後被都個國家佔領多次,也因為這樣的殖民歷史,使得當地的風俗民情變得比較特殊,而最後一次則是被葡萄牙佔領了,因為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國立強盛,而得到了這個位於交鋒地帶的國家。


99403038廣電二 呂婉柔

馬六甲王國觀後感

因為這次一作業的主題,才開啟我對東南亞淺短的眼界,因為從前的我完全不知道馬六甲王國。我想一個古老的王國,總是有著不斷被殖民的歷史。且過去的時代,對外的貿易對這樣濱海的國家是十分重要的經濟來源。也因為這次的作業,才知道原來馬六甲王國在宗教上對馬來半島的重要影響,在印度化與回教文化中不斷變化。

99202041政治二 吳嘉儀

馬六甲王國觀後感

或許是因為高中念的是自然組的原因,這次四個作業的王國都是乍看之下非常陌生的名稱,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看了這些王國的介紹,以馬六甲王國為例,他竟然是我們大家今日時時耳聞的伊斯蘭教的第一個信奉之國家!
透過文字的敘述,不難想像這個距今六百多年、位於東南亞貿易交通要道的國家在當時是多麼的繁榮,來自東南亞各個度區的商人與貨物在此交流。
這或許也奠定了今日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地之所以有著兼容並蓄的多元文化、人種、宗教之基礎!

99202027政治二孟祥龍

馬六甲王國觀後感

一直以來在學校上的歷史課裡面提到的馬六甲, 不是海盜猖獗就是因為其位居地理樞紐而前後被葡英所殖民, 從來也沒有想要去瞭解說馬六甲地區更古早年代的歷史. 拜這次作業所賜終於有機會可以對這方面有更深的一些了解. 這也才知道原來早在明代馬六甲王國已經是一個頗俱規模的封建王國而不是印象裡面的部落型式, 並且裡面提到的名字因為音譯的關係都有點饒舌, 但是我覺得這次的作業告訴我們的就是, 因為這個世界上曾經出現過太多的國家, 而人的能力有限沒有辦法一一去了解, 我們只能選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去讀, 但這不代表說其他國家的歷史不值得讓人研讀. 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有它有趣奇特的地方等待著有心人去挖掘!
 風管三 98308036 林容

馬六甲王國觀後感想

第一句提到: 馬六甲是歷史上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封建王國。
南洋群島各國的互相貿易始於15世紀中葉,除了商品香料等貿易以外,
宗教信仰也深深影響了各地!比如說印尼就是全世界伊斯蘭教徒人口最多的地方,
我想這個部分跟宗教傳播有很大的關俙。
不只是宗教重要,馬六甲在東南亞扮演著重要交通樞紐,
因此跟歐洲國家與東南亞各國有密切的往來。
我覺得馬來西亞有那麼一個馬六甲王國,帶給馬來西亞很多的好處跟優勢,
從這麼多年前就已經有著無法替代的重要性了,非常了不起。


100402011 廣告一  韋雅心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馬六甲王國歷史觀後感

馬六甲王國是今天的馬來西亞的原型。它的繁榮盛景應歸功於地理位置優越的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兼之溝通歐亞非三大洲的樞紐;同時它還是世界上環球航線重要的一段。馬六甲是渾然天成的東西文明交匯處,也是海上絲路的根據地。
由於歷任國王的尊崇印度文化,以及使用回教體制作為典章制度,讓馬六甲王國的建立對馬來半島的馬來化與回教化起了相當的作用。而鄭和下西洋時,也曾經五度停靠在馬六甲,而在他的部下中有部分人選擇定居,與當地居民結為連理。即使到了現今,他們的後代還保留著華人的傳統,將多元文化帶入馬來半島,也使得如今此地兼容並蓄的情景。


99202030 政治二 方謚誠

馬六甲王國歷史觀後感

六甲海域一直是東南亞重要孔道,15世紀的馬六甲王國、16世紀西方列強的爭相侵略,直至今日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皆以海上貿易為國家重要收支來源,中國因地緣關係一直以來與東南亞來往甚密,文化上也不斷的相互影響,那時的馬六甲王國位於交通樞紐上,對明朝更顯重要,鄭和七次下西洋,五度在此停靠就是最好證明。另外六甲王國的擴張也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改變了東南亞傳統信仰,馬六甲王國扮演歷史上關鍵的角色伊斯蘭教在東南亞歷史上新的一頁


100507038韓文一邱丹

麻六甲王國歷史觀後感

麻六甲王國是繼南洋諸島的兩個強大王國結束之後在馬來半島及蘇門達臘興起的一個強大的商貿帝國,這個帝國掌控了整個東南亞貿易線長達一個世紀以上,當時許多的中國商人及阿拉伯商人都以這個帝國作為中繼的轉運交易點,也讓這個國家成為了一個很特殊帝國體系的典範-商貿帝國,有別於其他廣闊的東南亞帝國如暹羅或是吉蔑王國都是以農業為其基礎而強盛,麻六甲王國靠著豐厚的貿易利潤撐起一個強盛的海陸帝國,直到葡萄牙人的入侵而沒落,但是他能夠以商貿為主來經營起一個龐大的國家,可以說是東亞地區少見的情形,更可以說是歐人大航海時代再亞洲經營貿易的一個典範.
                                                                       100601177 法律一 邱柏誠

Malacca(馬六甲王國)

Malacca(馬六甲王國,14051511)




                                                                       馬六甲的錫錠
時間概要:

    1.背景:
      A.單馬錫王國滅亡後,居民北遷,另建以馬六甲為中心的馬六甲王國。
      B.1405年向明帝國入貢開始繁榮,成為東西貿易與交通樞紐。
    2.擴張:
      A.擁有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
      B.繼室利佛逝、滿者伯夷之後,稱雄於東南亞。
    3.衰亡:
      A.1509年,葡萄牙為找尋貿易基地,以強大海軍入侵之。
      B.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淪為帝國主義殖民地。


  馬來西亞歷史上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封建王國。 古稱滿剌加國,首都為馬六甲,現今也就是我們所稱的馬六甲王國。 

  約在公元14世紀末,室利佛逝巨港王子拜裡迷蘇剌因受爪哇麻喏巴歇的進攻,逃到當時受暹羅控制的單馬錫(今新加坡)。
1403年的一天,王子打獵後在一棵樹下休息,見到隨行的獵狗將一隻鼠鹿逼到絕境,絕地反擊之後,鼠鹿將狗趕進河裏。拜裏米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決定就在休息的地方建立一個強大帝國,就以這棵樹的名字將這裡命名為馬六甲"。不久,自立為王。

後來麻喏巴歇又派兵進攻單馬錫,於是拜裡迷蘇剌率領少數隨從,逃到馬六甲。拜裡迷蘇剌於中國明代永樂三年(1405)派代表來華會見明成祖。明朝皇帝封拜裡迷蘇剌為馬六甲國王,從此,馬六甲王國正式建立。1414年,拜裡迷蘇剌國王開始改信伊斯蘭教。第四位國王穆紮法爾·沙統治時期(14451459),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始稱蘇丹。兩次擊敗暹羅入侵,並遣使暹羅,主動修好,從而結束兩國之間的長期不和。 

  第五位國王曼蘇爾·沙統治時期(14591477),是馬六甲王國最強盛時代。1459年起,王國憑藉強大的國力,用武力在馬來半島進行統一戰爭,先後征服彭亨、柔佛、雪蘭莪、霹靂、丁加奴、吉蘭丹等地,並控制馬六甲海峽的海上交通,成為東南亞強大的封建王國。 

  國王是最高統治者,國王以下有三位大臣分別
​​掌管政務。一為陀訶羅,掌管國家政務和外交;二為天猛公,掌管軍務和司法;三為奔呼廬盤陀訶羅,掌管徵稅、納貢等事宜。
 
  15世紀中葉,馬六甲已成為東西方的貿易集散地之一。印度人、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用商船運來棉花、染料和香料藥品,中國商船又帶去絲綢、錦緞、布匹、瓷器等貨物。在最繁盛時期,馬六甲擁有4 萬人口,有阿拉伯人和中國人;還有來自印度、錫蘭、波斯、暹羅、緬甸、高棉、佔碑、爪哇等地的商人。 

15世紀末~16世紀初,馬六甲遣使來中國先後有30次,其中國王親自率領使者來訪的就有5次。明朝政府自1403年派尹慶訪問馬六甲起,到1481年,也曾遣使14次回訪馬六甲。 

  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馬六甲。 從此,開始葡萄牙在馬六甲的殖民統治。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照片來源及分享

文章如下:


       英國攝影師大衛·斯萊特日前在印尼蘇拉威西島北部的一個國家公園內旅行,在那裏遇到了一群珍稀的黑冠獼猴。這些感到好奇的動物圍著斯萊特留下的相機跳來跳去。
  “它們中肯定有一個傢夥按到了開關,啟動了相機。”斯萊特說,“之後,一隻淘氣的獼猴拿起相機,亂摁一通,竟然按下了快門。”摸到竅門後,這只獼猴開始不斷地拍照,而其他同伴則十分配合地“大擺POSE”,甚至露出大大的笑臉,顯得十分興奮。  斯萊特說:“當我拿回相機時,它已經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當然,大部分都是對焦不準的。 


這是有關獼猴自己撿到一位攝影師遺落的相機,不小心打開電源而發生的事情,照片可以如此清晰,且又是攝影師遺留下來的,所以應該是單眼吧,其實連人類自己要拿單眼自拍都已經是有難度的,除了要調焦距,還有對焦模式,才能拍出這麼清晰、有景深畫面的照片,還滿不可思議的,很有趣喔。

出處很多,所以推測是真的發生的事情喔
這裡提供兩個
照片出處 http://film.69kk.com/show.php?tid=2948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1/07/06/782s3298195.htm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照片回覆

廣電二 99403038 呂婉柔

       關於獼猴會自拍這件事情,會讓人覺得是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取角很好很自然,讓人不經疑惑,是不是把東西放在那邊牠們就會自己去用去學習,那如果把鋼琴放在森林中,牠們也可以作曲唱歌寫歌嗎?如果住在東南亞的話,我就要親自去試一試,搞不好會跟牠們變成摯友......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照片回覆

這張獼猴的自拍照真的讓我對動物的智慧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們人類常以萬物之靈的身分自居,我們總是認為只有我們才有智慧,但是這張照片真的顛覆了我不少的刻板觀念,獼猴竟然能操縱如此新穎的科技產品,也讓我終於知道,我們必須對大自然謙卑,對萬物謙卑,才能使我們與這個是間中的萬物共生共榮.
                                                                                                            法律一 邱柏誠100601177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照片回覆

一看到這張照片, 本來以為是有網友做的好玩的照片而已, 結果沒有想到找到這張照片的同學說這張是真正從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所拍攝到的. 可見靈長類的獼猴和我們人類的距離其實也不是那麼的遠, 每次從電視上看到說獼猴或是猩猩會模仿人類的很多動作已經覺得很厲害了,沒想到這些獼猴更強居然連自拍都學會了!!! 也因此可見東南亞的物種的豐富與多樣實在是值得我們去好好的研究一番!

照片回覆

看到這張逗趣的照片真讓人深深感覺動物真的是很有靈性,獼猴跟我們人類血緣很相近,同為靈長類動物,我們常以人類為萬物之靈,但其實這也需要長時間的演化,我們從小透過學習各種不同的事物,讓我們能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環境改變了,應變方式自然也會改變,生活在21世紀的獼猴,也趕上最新潮流學習自拍,說不定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就可以學習如何把照片PO上網了,趕上近來facebook的熱潮!
100507038 韓文一 邱丹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照片回覆

看到那些照片,第一個想法是獼猴真的很可愛。和人類最接近的就是獼猴,沒想到獼猴的笑容和人類的一樣可愛!東南亞的環境孕育出了這種這麼可愛的生物。雖然早已知道獼猴是人類的先祖,可是看到獼猴可以對著相機擺出這麼可愛的造型,真的打從內心覺得他真的很可愛!我們要好好保護獼猴,以免這麼可愛的動物絕種!
王嘉盈 應數一 100701013

照片回覆

政治二  孟祥龍 99202027
雖然人類的近親───獼猴,具有相當高的智商早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看到獼猴如此淘氣地使用照相機,仍讓我感到相當驚奇,也覺得這樣的動物真的非常可愛。在人類過度開發之下,許多的野生動物的棲地遭到破壞,而東南亞仍有一些地方尚未遭到人類荼毒,是時候節制並留給這些獼猴們以及其他動物一個喘息機會的時候了!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照片回復

看到這張照片的第一個反應是驚奇有趣,我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雖然知道人類也是由獼猴進化的但是沒有想到獼猴竟然也有這麼人性化的舉動...Discovery頻道看到的東南亞彌猴都是一般的活潑雀躍,沒看過這麼可愛的舉止!我看著這張照片,不禁思索著,為什麼獼猴會自拍?我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應該是東南亞繁盛的觀光文化吧觀光客到處自拍留念的行為可能使得獼猴先天性的模仿能力有了新的靈感! 人類與大自然生物的互動也在無形之中激發出了全新的火花,也只有東南亞這種有著溫暖的熱帶陽光的環境,才能孕育出這種奇特可愛的天才獼猴! 總而言之,東南亞的生物多樣性以及豐富的大自然資源都是眾所皆知的,但是要在其中找出這麼稀有的景象,還真是不簡單呢!

100402011
廣告一   韋雅心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獼猴


99202041 政治二 吳嘉儀
看見這樣的照片,真的會在腦中會心一笑!獼猴跟人類一樣是靈長類動物,他們的突如其來的聰明舉動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聰明如我們的人類,學會自拍都是件需要長期練習的動作,我覺得獼猴能拍出這樣水準的自拍照片真的只能舉起大拇指說厲害!令人驚奇的另一個部分是對這相機擺出不同的表情,說不定長期讓獼猴練習,還可以拍出比人類更多更豐富表情的照片呢!

99202030 政治二 方謚誠
看到照片的當下,頓時的想法不是有趣,而是......敢把相機給這群調皮獼猴的老兄真是太有種了,不怕被這些小傢伙攻擊就算了,還不怕相機被弄壞或是拿不回來啊!現實面考量之後,隨之而來的想法才是這群獼猴也太聰明了吧!居然懂得相機的使用方式與用途,加以訓練假以時日,搞不好可以成為一個大攝影家也說不定呢!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地圖回覆

廣電二 99403038 呂婉柔

       地圖分析高學歷的學生分布,不意外的,大多數的台大學生來自於都市化程度高的大城市,尤其分佈在有地緣優勢且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北部地區。我認為這樣的分布況值得省思,台灣實施義務國民教育多年,理當所有地區的學生都接受到相同的教育,而師資們也都是經過一定的訓練和篩選制度,但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程度差異呢?我想理由有三:(一)都市化的人較認同高學歷的學生。由環境風氣帶領個人自我實現方向。(二)公家學校對學生以及老師的品質管控。在大都市內,學校多以明星學校當成目標,於是會更認真的篩選老師、監督老師甚至默默的將學生分級,每個學校幾乎都有地下的資優班。(三)地緣關係,高中升大學的學生大多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還必須仰賴家長資助,所以從一開始他們的目標可能就不會以台大為首。雖然說這似乎是每個國家都不能避免的狀況,但全民實施義務教育就是為了教育普及化,教育部提高義務教育長度是否真的能有效改善?感覺政府對於全民的資質平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回覆地圖

由圖可看出台大學生來源集中於大都會區:台北、台中、高雄,且大多位於台灣西部,明顯看出各區域差異,但是為什麼在台灣高度推動義務教育下,還會有如此不平等的情況發生呢?種種因素有很多,家庭背景、環境……等,其中最重要的肯定為家庭背景,雖然台灣社會階層流動頻繁,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家境會成為學業上的阻力:補習費、講義費…….等,而現實的是,多數政府重要機關分布在大都會區,許多跨國企業、大公司也多分布於此,位於白領階級的高薪人士因地緣關係也多居住於此,對於他們的子女教育當然會提供最好的,而生活在其他區域中產階級的人,即使子女考上了第一志願,也要開始煩惱生活住宿費,畢竟台北都會區的消費還是比其他區域高上許多,這對於許多收入不多的家庭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如此的循環才會導致區域不平等的現象變的那麼明顯,如何改善這個問題?這需要時間與持續不斷的政策扶持,像是近幾年推動的「繁星計畫」就是很好的模範,我們應該多支持這種良好的政策,讓台灣社會各區域有良好的溝通與交流。
100507038韓文一 邱丹

回覆地圖

這張地圖真的讓我感觸很深,在我們的理想觀念之中,高等教育,就是一個讓貧困者,或者居住於鄉村地區者離開他們原生地或是原居地,到國家最繁華的地區求學的一條道路,但是在大學聯考級學測實施多年以來,我們看到幾乎都是台北市亦或是大城市的學生才比較有機會考取台灣最高的學府,享受教育資源,雖然大家往往說考試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考上台大並不一定是成功的保證,但是,對於那些沒考上之人,雖然他們的人生並不因此失敗或受到打擊,不過有許多的知識卻沒辦法傳到他們的手中,他們所能運用的國家資源也因此受限,造成求知的困難,例如說,有些學生喜愛讀書,但他卻沒考上理想的國立大學,如果他的家庭富裕,那它或許能到國外深造求得知識,但若他的家庭無法承擔如此鉅額的留學支出呢?那麼或許他就必須接受私立大學的教育,沉重的學費加上生活的開銷,在學校資源不夠的情形他必須放棄求得更多知識的權利,用課餘僅剩的時間打工貼補家用,如此一來,與一個考上台大,家境小康,能專心求知的學生相比,誰成功的機率高呢?或許這張地圖也正呈現著這樣子的事件事實,台北等大城市的學生本身能使用的國家資源就叫鄉下地區來的多,而這張圖上更顯示出他們考取台大的機率比其他鄉下地區學生來的高很多,這樣城市的學生永遠都享受到最多的資源及最新的知識,而鄉間卻因為資源不足導致有能力的青年學子外流,讓其繼續凋零,如此一來,城鄉差距便在冥冥之中擴大了,城市與鄉間的貧富差距也會日益擴大,這樣對台灣的區域發展是極大的傷害,我認為我們除了要在看到這張地圖之後深切的反省之外,我更認為政府應重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盡早找出解決的方法,讓我們的台灣能夠區域展均衡,並在教育資源的投注之中,密切的檢討是否該研擬解決如此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台灣的高等教育之路,成為一個讓所有有能力之人都能進入的希望大道.                                                                     法一丙  100601177 邱柏誠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回覆地圖

這份地圖讓我很震驚,我沒想到台灣城鄉差距會如此的有落差。
台灣大學是台灣的最高學府,他們錄取的學生通常都是受到相當完善的教育的學生。
地點與交通的差異,資源的分配與不均等等,造成了極大的稱鄉差距。比如說都會區的家庭戶戶都有電腦可以接收到任何訊息,相對的,偏遠地區的家庭比例上來說明顯得少很多,又好比台北的補習班是一條街,而在偏遠地區補習班的數目屈指可數這些原因都在在的顯示了所謂的第一學府台灣大學裡頭的學生來源分佈會如此的相似。
這幾年來到現在,我覺得多了"繁星計畫"後,漸漸有改善了大大的落差,給偏遠地區的學生機會進到台大政大之類的比較好的學校。我希望政府可以分配更多資源到偏遠地區,讓當地莘莘學子可以受到更良好的教育,效勞國家。

韋雅心     廣告一

回覆:地圖

當我看到這個地圖的時候,其實我沒有什麽想法。因為我是馬來西亞僑生,我對台灣的地圖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不知道那些地方是在哪裡。可是當我看到台灣大學的分佈情形時,我覺得能進台灣大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根據這個地圖,我們可以知道台灣大學學生來源大部份都是集中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等大都市地帶。這可能反映了台灣教育系統的不平等問題。鄉村地帶的學子們進入台灣大學的幾率幾乎是零。可能是鄉村的孩子們沒有足夠的錢來繳學費,或者沒有足夠的資格進入台灣大學。所以希望台灣政府可以正視這件事情,資助這些孩子們,讓鄉村的孩子也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讓國家更繁榮。
王嘉盈  應數一  100701013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回覆地圖

第一眼看到這張圖的時候其實蠻驚訝的,驚訝的是台灣的教育資源分佈居然如此的不均。以前在念地理的時候我總是會覺得課本上寫的是不是有一點誇張,很難去想像說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居然還會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許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住在都會地區,因此沒有跟此切身相關的經驗。但是在看到這張圖之害我完全的改觀,人人都說教育是一國的根本,如果連教育資源都不能公平且平均的到達每個學齡的孩子面前,那麼國家的競爭力一定會下降,貧富不均的問題也不會獲得解決。富裕的地區會更加富裕,而經濟資源較為匱乏的地區會更加的貧乏。 雖說這張圖只是一張最高學府的學生來源統計圖,但是一葉知秋,我們可以從這張圖中感受到一些警訊,如果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很根本的問題,那麼人人都將會擁有更好的日子。
98308036 風管三 林容

作業一:地圖


99202030 政治二 方謚誠

  此圖顯示了台灣各地學生考上台灣大學的分布情形,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張圖,腦袋登時浮現了地域不平等的概念。

  圖中解讀大致可論為考上台灣大學的地區大多集中於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大都會帶。造成這種情形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為教育師資的良莠不一;或者是因為讀書風氣的不同;抑或是地方各級產業的分布狀況不同,造成貧富上的差距,進而使孩童在學習上的資源分配不均等等。

  不論如何,此種階層化的情形已經發生,也顯露出地區發展不均衡,多為都市人口能如願就讀第一學府,鄉村人口得以圓夢的學生卻永遠是少數,如此狀況若持續下去,將會導致:都會帶充斥著高學府人口,鄉村帶反之,如此情狀,政府自然會更加照顧富有能促進國家發展菁英的都會帶,冷落了鄉村帶,強化了地域不平等的情形,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台灣的貧富差距也是因為地區發展不均而得來的,而這張圖具有由小見大的效果,畢竟國家未來發展方向是要交給下一代,而教育是其中過程相當基本且重要的一環,地區如此的學歷不均衡也導致地區上的貧富差異,政府會如此功利以不平等的態度對待狀況不同的地區,說到底也是急於為了國家發展,但各地人民若無法普遍富庶,只會讓鄉村青少人口急於遷於都市,如此又要導致都市人口老化鄉村勞力人口不足等併發狀況,實在不得將此圖引以為戒。

99202027政治二  孟祥龍
城鄉差距一直以來都是執政者致力消弭的國家發展問題之一,而本圖只是台灣城鄉差距問題的一環----教育資源,縱使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為地緣因素影響了中南部學生的升學情形(例如:一定有為數不少的南部優秀學生可以上台大但卻選擇成大),但台大學生明顯高度不均,集中於台北地區以及其他台中、高雄、台南等都會地區,卻是不爭的事實,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卻又談何容易。
在都會地區,擁有較高的平均收入、較多的補教資源,也往往是明星高中的所在地,自然會吸引較多的優秀學生優秀老師,這樣的循環年復一年,自然造成了優秀師生的聚集,台大學生的來源也日益集中。
但若要以此圖就妄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結論恐怕也是不公平的,或許在農業縣市或是花東地區的學生,所處的環境比較多元也不像都會地區如此競爭,因此對他們而言,讀書可能並非唯一的選擇,此外,那些地方的收入水平也比都會地區低,可能會造成許多學生必須提早進入職場......。但無論如何,這張圖還是值得令人深思的。

99202041 政治二 吳嘉儀

「城鄉差距」是我看見這張地圖時,腦中反射性浮現的想法。城鄉差距所含括的不僅僅只是硬體設備這類型資源的懸殊差距,更涵蓋了經濟水準的差異。經濟水準的差異可以進而延伸至教育資源的差別,曾經看過一份論文,研究者的研究結果告訴了閱讀者的資訊是:台灣大學的學生家庭經濟水準、家長教育程度較台灣其他大學來得高。這份論文的資訊是可以在腦中清晰連結的,我想,讓子女進入高等教育殿堂必須有經濟的支持,而通常來說,較會要求子女課業成就的家長,普遍是自身教育程度達一定水準的。而台北為台灣的首都,平均經濟水平又在台灣其他區域之上,這樣的條件之下,許多父母給予子女的經濟資源、教育資源
較其他區域來說更為充足,不難聯想台灣大學的學生主要都來自北部地區。然而,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是為政者需要留心關注的,或許這個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但一國的人才是需要用心去培養的,要讓人才不因外在條件而受限制,以長遠的角度來看,不論是教育上的資源或是改善經濟狀況,政府們都應制定良好政策改善。